基本背景:
同济大学
gpa:3.87/4.0 in computer science
gre:v156+q169+aw3.0
托福:很低,不能说
offer:phd in cambridge, oxford
写在前面
我的申请过程大概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在经历了暑研签证两次被拒、英语成绩不理想等等不如意后,我的申请季大概是任性的,我只申请了几所我很满意的学校但求无憾。可是我在申请季的运气大概比较好,我收到的第一个offer就是我的dream school——cambridge。我不像很多大佬一样有着极其完美的gpa、英语成绩和学术成就,我的申请经历大概就是用运气加成努力吧。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衷心感谢世毕盟培训师老师和mentor (mit cs phd) 的陪伴和鼓励,给你们笔芯~
硬件条件
其实这些关于gpa、toefl、gre的要求ggu都有很好的总结,对于我个人而言,gpa确实重要,因为它反应了你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在科研没有特别多亮点时,gpa是拿下好的offer的关键;当然,在科研水平和推荐信都比较优秀时,大家对gpa的关注度可能就不那么高了。
对于toefl和gre,奉劝大家一定要早准备早考出来(对于phd来说过线就行),不然在9月以后的申请季会增加很大压力。在toefl考试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听力了,听力不好后面的speaking和listening也会大打折扣。gre我觉得集中一段时间冲刺考出来比较好,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可用的成绩。备考gre的过程中,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反反复复每天有时间就多看看单词。在单词大致有些印象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刷题,一边刷题一边继续巩固单词。
科研
我觉得如果想比较快乐地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就不要把加入实验室做科研当做一个申请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而是慢慢培养从内心深处对它的热爱。科研最难的就是从0到1的过程,有了一定的成果后后面就会容易很多,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科研最开始的阅读文献过程大概是很枯燥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妨用看小说的心态来看论文,每一篇paper都是一个新鲜的idea。从最开始逐字逐句读paper,到选择性地略读paper,再到有了属于自己的可行idea,这个过程“有量变才会有质变”。
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当然是要多尝试多接触多比较,最后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筛掉一个研究方向时一定是要认真的、在经过较深入的了解后。每个方向只看几天或者一周,就把它踢掉尝试下一个方向,这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也容易错过真正适合你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与导师或者学长学姐交流,让导师知道你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不要再当不敢问老师问题的小孩子,与导师交流反馈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而学长学姐作为过来人,他们宝贵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帮助与启发。
申请过程
在准备文书以及提交申请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趁早,拒绝拖延症(其实我觉得世毕盟给的时间节点就很好,严格按这个执行就ok)。个人认为文书不用急着动笔,在写文书之前可以有一个整体的深入思考
,把自己之前的所有经历连成一串,思考这个项目为什么match我,我的哪些亮点或者细节可以打动别人。
一个文书只有先打动说服了自己才能打动说服别人。文书写完后,要反复拿出来阅读思考,因为有些idea可能就在不经意间产生,然后这个idea可能就成为了申请中的点睛之笔。在选校方面,我理解的保底学校不应该是一个拿到offer概率很大,但其实即使拿到了offer也不太想去的学校;我选择的保底学校是一个在自己满意学校的list里,虽然不是我的dream school但是拿到offer也会开开心心去的学校。
写给世毕盟(ggu)
我是在大三上的寒假签约了ggu,当时也比较了一些留学机构,但是ggu培训师+mentor的制度让我很感兴趣,觉得可以一边自己发挥一边又能得到很好的专业指导;加上我周围优秀的同学好友也都签了ggu所以我就很快定下来了。
虽然当时对于申请暑研来说可能有点晚,但在和培训师和mentor (mit phd)meeting之后,我们很快搞定了cv和套磁邮件,暑研确实也拿到了不错的offer。即使在后来暑研签证被拒,培训师小姐姐也一直陪伴我、安慰我,我们也很快拟定了新的暑研方案。在整个申请季,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培训师老师和mentor。
培训师小姐姐一直陪我哭陪我笑,即使很琐碎很弱智的问题都会极其耐心地回答我。我的mentor人狠话不多,虽然每次meeting都很简洁,但往往都是一语中的,令我茅塞顿开。除此之外,ggu对于整个申请流程的把控和时间节点的督促都大大提高了我的申请效率。
后记
申请是有些玄学的,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肯定没有收获。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掌握那些可控因素,然后坦然面对未知的可能。另外,读phd相比master是一个比较辛苦同时投入也比较大的过程,所以不管是因为什么让你产生了读phd的念头,但是在最终决定前一定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起码不排斥)。申请博士丰富的科研经历是必须的,和导师未来研究方向的匹配也很重要。
此外,我建议申请phd的同学在科研之余可以参加一些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自己在科研中的压力与焦虑,在申请中也有一定的益处。当然,不管申请博士还是硕士,都首先要对知识和技术保持一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敬畏感。大家也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珍惜每一次科研的机会,因为大学四年里的每一段经历都有可能成为最后录取时的点睛之笔。最后,祝即将申请的同学们都能拿到满意的offer,已经有offer的同学未来学业有成,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